第六百五十八章、西北王(下)


“皇城司送来三份线报,全都与李君名有关。”
“这李君名,看来确实有点本事。”
“哼,年轻气盛,将自己架起来——他不会每次都这么好运的。”
政事堂中,一众大老正在低声议论,话题的中心人物,却是那位之前闯下名声得以面圣后,却迅速沉寂下去的少年郎。
也是从最近传来的消息中,才得知对方居然不知什么时候跑去了西北,而且已经做出了一番事情来。
先是将那令大宋颇为头疼的李继迁刺杀,继而串联了折家、吐蕃,又将乱作一团的党项人和原本事不关己的回鹘一起拖下水来。
如今那边乱成了一锅粥,反倒对于宋廷有利,可以让他们乱中取胜。
当然对于这些朝廷大老来说,其实彼辈根本就不清楚西北那边的情况,又是以不知兵事的文官为主,也不知道是成心如此还是当真读圣贤书将脑子读傻了,只武断认为李勇此举有害无益。
因为西北局势原本还算是稳定的,而对于朝堂上衮衮诸公来说,稳定大于一切。
哪怕就是让李继迁劫十次粮饷,他又岂能将他们拖垮?
反倒是现在这种局势,谁也无法做出准确判断,让人实在心里没底。
毕竟在宋廷看来,他们最大的敌人依然还是北面的辽国,若是这边被西北一方牵扯了太多的注意,辽国那边却又动兵了,他们腹背受敌如何招架得住?
“这个李君名简直就是胡来,李继迁自有吐蕃牵制,至不济还有府州折家挡着,他他何尝能与我大宋为敌?如今李君名此举,却是与党项人结下不世之仇,吐蕃、回鹘这些异族亦不可信,紧靠着折家如何抵挡?”
李沆默默听着一言不发,其实以他的眼光,也觉得这件事情做的太唐突了一些,但对于李继迁之死,他心里却也是叫好的。
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如何补救,而不是在这里争吵不休。
作为暂时唯一的同平章事,李沆轻咳一声,顿时政事堂内清净一片。
原本还有个张齐贤与他作对,现在赵恒寻了个借口将张齐贤拿下去,政事堂一时快变成了李沆的一言堂。
他也没有什么志得意满,只是表情澹然道:“此事乃是官家首肯,李君名奉皇命办事,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,就不必再议了。如今应当商议的是派何人过去安抚西北局势,北面辽国不会善罢甘休,西北不宜大动兵戈……”
于是政事堂又开始你一言我一语,各抒己见,结果这一回没商量出个结果,只能散会再议。
李沆再去找皇帝赵恒,却没想到赵恒拉着他问他接下来要给李勇一个什么封赏才好。
不过最终在政事堂的抗议下,赵恒继续提拔李勇的想法只能胎死腹中,而关于安抚西北的人选,朝廷也有了结果。
只是让宋廷始料未及的是,在接下去的半年里,西北局势再次风云变幻,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和掌控。
先是吐蕃国王遇刺不治身亡,之后几位王子互相攻伐,最终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守着吐蕃本部,一部分却投奔到了宋军这里。
而后居然主动向赵恒求取折家女,赵恒自然准许了这次联姻,并且将这位小王子的部族编入大宋西军中,并成为四路正路军之外的第五路,名为“蕃兵”。
实则后来的历史上,北宋确实也出现了一支蕃兵,不过那是从宋的边界与西夏接壤处散居的诸多羌人中,选择归属宋人调配的“熟羌”组成,且基于其本来的部族结构安排,如此能保证军令上通下达,不致影响到他们的战斗力。
【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,媲美老版追书神器,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,huanyuanapp.org】
而现在这支主体由吐蕃组成的蕃兵,显然是有所不同,从战斗力上来说,余威犹存的吐蕃肯定是比在夹缝中生存的羌人要更强悍些,但也更不容易服从大宋的调令。
不过此时大宋西军得到了壮大,虽说吐蕃、党项与回鹘三族隐隐要联合起来,但通过蕃兵又将西北附近其他一些零散部落聚拢起来,最终西军分作三路,率先进攻党项。
回鹘准备支援时,却遭到了吐蕃背刺,两败俱伤时,夏国也被宋军大败,最终由蕃兵出来收拾残局。
这时候大家才知道,两位吐蕃王子早都已经投靠了大宋,联合演了一出相互攻伐的戏码,却是夏国与回鹘等都耍了。
甚至折家也被蒙在鼓里,不过他们依然不亏,毕竟收拢了各部族后,蕃兵做大,那两位王子地位跟着水涨船高,他们作为姻亲关系也有好处。
不过此时对于大宋来说,却无暇再来顾及西北之事了,因为经过了一年半多的休战后,咸平四年八月初,辽军悍然发动突袭。
……
比起历史上冬日才行动,这次辽国提前了三个月,显然是因为西北局势混乱的影响。
辽国对于李继迁的反复横跳同样是恼
︾ ︾ ︾ ︾ ︾ ︾

==》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+ : 98YE.Com 《==

︽ ︽ ︽ ︽ ︽ ︽


打开《漫豆包: Mdb55.Com 》,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~~~

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
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,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、言情小说、玄幻小说、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
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,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###nilove.net ,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。
版权所有 © XinShu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-2